石家庄灭蟑螂公司:到底什么是蟑螂?
从分类学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蟑螂应当指的是隶属于昆虫纲、蜚蠊目的多种杂食性昆虫,“蟑螂”即是这个庞大家族中超过4000种昆虫的统称。
多数蟑螂体躯结构整体较为扁平,以适应在狭窄缝隙中灵活穿行的需求。头部近三角形,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较为发达,为宽大的盾状,有时具有不同程度的突起;前翅较坚硬,有时革质或是鞘翅化,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下隐藏的宽大后翅与脆弱的腹部。
同其他昆虫相比,蟑螂飞行能力大多较弱,只能短距离跳起滑行,飞不高也飞不远,但是脚力很强,通常具有良好的疾走与攀附能力,有些种类甚至能够做到在极为光滑的玻璃表面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也有一些蟑螂攀附力很弱,例如原本自己是宠物结果由于繁殖速度太快就变成了宠物饲料的杜比亚蟑螂,它们几乎不具备在较为光滑的物体表面爬行的能力…好吧,杜比亚蟑螂几乎不飞不跳不爬,一辈子中的大部分时光都被它们用来cosplay一块普通的泥巴了。
蟑螂种类繁多,不同蟑螂也有着不同的生殖策略。以美洲大蠊为代表的蜚蠊科居家蟑螂往往是以卵荚(又称卵鞘)的形式生产出下一代的,它们不会直接向外界排卵,而是将卵包裹在一层硬质的壳体中一同排出,不同种类卵荚内卵的数量、排列方式也不尽相同。
卵荚质地坚硬还具有一定的韧性,看起来很像老式小钱包,通常不易被破坏。此外,蟑螂妈妈还会费尽心机把卵荚藏在天敌难以搜寻的犄角旮旯里,这更是提高了蟑螂若虫的生存几率。
以德国小蠊为代表的姬蠊科蟑螂也同样会排出卵荚,但是它们不会产完卵就跑路,而是会把卵荚随身携带着四处游走,随时转移阵地,直到小蟑螂孵化出来,可谓是游击界的鼻祖。
除产卵外,蟑螂还有着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繁育方式,比如硕蠊科的蟑螂通常都是卵胎生的,雌性蟑螂可以直接把发育成熟的蟑螂宝宝排出体外,小蟑螂下车即走,非常高效。有些种类的蜚蠊甚至可以像哺乳动物一样做到真正的胎生,这在节肢动物中可不多见。
不仅如此,更有甚者还演化出了哺乳、育幼的能力:某些蟑螂雌虫可以分泌出营养物质以供新生若虫取食,另一些种类的亲代蟑螂则可以连续照顾幼体数月甚至是数年之久。虽然“哺乳”和“育儿”的具体形式与哺乳动物有诸多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但是这种抚幼行为与真正的哺乳动物是非常接近的——从这一点来看,蟑螂可能是最近乎于我们这些哺乳动物的昆虫类群了。
在新的昆虫分类系统中,白蚁也被纳入了蜚蠊目麾下,因此,有很多人亲切地将白蚁称为社会性的蟑螂。
研究证据表明,现生蟑螂的先祖生物类群大约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毫不夸张地说,蟑螂曾与恐龙同行,它们躲过了地球历史上的无数次大灾变并成功繁衍至今。在这数千万年的日子里,地球上的蟑螂们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坚持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吃垃圾!把垃圾全都吃掉!
事实上,除了掰掰手指头就能数清的几种常见蟑螂——例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姬蠊之类的居家蟑螂等——可能会闯入人类的居所给我们造成各种麻烦与困扰以外,多数蟑螂都是人畜无害的昆虫,它们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蟑螂食性颇广,几乎从不挑食什么都能吃,所以它们在大自然中往往都承担着辅助分解者的职能。从那些落到地上的枯叶再到死掉动物的尸体,它们都可以由蟑螂取食,被消化分解为较小的颗粒,接着再由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进一步代谢为无机物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形成循环。
如果失去了这些勤勤恳恳的蟑螂以及它们吃垃圾的昆虫伙伴们,那么陆地上就会多出很多难以被快速降解的垃圾,整个生态系统会受到剧烈冲击。
人类常常指责蟑螂和白蚁,控诉它们入侵我们的领地,偷吃我们的食物,啃咬我们的木制家具和门框。但其实这些小家伙只是在执行它们祖祖辈辈延续了数千万年的使命,那便是清除掉地面上那些影响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垃圾。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