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的活动
蟑螂的活动多为昼伏夜出的,蟑螂夜间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蟑螂夜间活动,一般从19点左右开始,活动高峰大都在深夜22点到24点,上半夜活动比较频繁,下半夜活动逐渐减少,也有在黎明前出现一个小高峰,至翌晨5点到6点终止活动,重新隐匿到栖息场所内。
蟑螂虽然有翅,但不以飞行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室内栖息的种类,仅能做短距离的飞行和滑翔。蟑螂的活动主要靠三对足爬行,爬行速度很快,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米,雌虫爬行稍慢些。有的蟑螂在受到惊吓时,可跳跃几厘米远。蟑螂不仅能在普通的平面上疾走,而且依靠足上的爪和爪间盘以及各跗节间的跗节盘,能在光滑的玻璃面、垂直面,或物体下面爬行。蟑螂的爪间盘一旦受伤,就会失去在玻璃上爬行的能力。
温度对蟑螂的活动有显著的影响,当低于15℃时,绝大多数的蟑螂不活跃,15—37℃最为活跃,37℃以上呈兴奋状态,室温超过40℃蟑螂趋向于死亡。
噪音、震动、强光以及某些杀虫剂处理过的物面,蟑螂会自动回避和逃窜。这是因为蟑螂的身体上有许多的感应器官,尾须上洋剖许多感觉毛,平时直立,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倒伏下来,这种信号就会迅速而直接传导到腿部,蟑螂就会立即躲避。这种被称为风感器的感官很敏感,它可以听到不到的声音,同时对风的压力瓜也很敏感。蟑螂寻找食物主要靠头部两根细而长的触角,触角上面有很多感觉毛。嗅觉触角就是它的嗅觉器官,味觉主要依靠小颚须、下唇须和口腔壁上的一些感觉毛。
蟑螂的扩散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扩散主要是通过它们的爬行或者滑翔散布到不同的场所的。一般这种扩散都是因为找寻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总的来说蟑螂很少主动扩散,但是在收到惊吓或者自己的栖息环境被破坏,它们就会找寻适宜的环境,因此在防治蟑螂的时候一定不能局部用药,一定是在全方位采用综合的措施。
被动扩散主要是指交通工具的携带,在现在运输业发达的今天,蟑螂的携带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在98年前银川没有报道有蟑螂的现象,但是现在蟑螂已经成为银川的主要的卫生害虫之一了。就北京市而言,上世纪最大的入侵品种就有如今成为北京优势种的德国小蠊。这些主要都是因为运输业,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多了蟑螂也随着商品货物到达了各个地方。这也就是今天蟑螂遍布全球的原因。。
季节消长与越冬 蟑螂的活动和繁殖皆受气温的影响,蟑螂的季节消长就是因气温的变化而表现的种群或群落数量的变化。
一般当室温低于7.5度时蟑螂就进入了越冬状态,4度时就基本上不能活动,零下5度时很快就死亡。蟑螂可以以成虫、若虫、卵荚越冬,越冬场所一般要求隐蔽不受干扰,温湿度适宜,多以食堂和居民厨房为主,食品仓库、家具抽屉里也能越冬。现在看来蟑螂的越冬是静止的但不是滞育的。根据这种情况冬季开展灭蟑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是容易找到蟑螂,由于它们处在静止状态,容易消灭;二来在靠近热源的地方使用杀虫剂集中喷洒,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杀灭效果。不过在现在北方冬季取暖,蟑螂基本上在室内没有越冬现象,不过冬季多数集中在暖气管道的附近。